第一章:帝国的余晖(AT&T)

本章有四节:百年帝国,几度繁荣,利令智昏,外来冲击。

​ 分别讲述了AT&T是如何重一个小小的贝尔实验室,发展为最大的通信公司,在经历了次次危机后,依然立于不败之地,但是随着其在发展中,实际权力逐步被华尔街占据,真正有长远视角的人没有办法发挥作用。华尔街为了能让自己的股票赚更多钱,忽视企业的长久发展(毕竟对他们来说,这只是自己投资的一个公司而已,只要能保证自己赚钱就好,没法赚钱再换另外一个就好了),将公司几度拆分,并且当时的贝尔实验室,香农实验室创新能力也大不如前。随着下一波浪潮互联网的兴起,彻底从外部世界击垮了这个强大的帝国。

兴起

1:贝尔实验室创造性的发明了通信电话,

2:并利用专利期间大量积累资本,在专利失效后,利用资本的优势大力吞并其他企业。

没落

内因:华尔街和 AT&T 自己的贪婪和短视

外因:互联网时代的到来

第二章:蓝色的巨人(IBM)

本章有六节: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,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,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,他也是做芯片的,保守的创新者,内部的优胜略汰。

分别讲述了 IBM 在机械革命的最后,开始研发生产电动机械制表机,在二战后,在是选择继续发展制表机还是发展新型产业上,新接手的小华生跟老子老华生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,大力研发新型产业,开启了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。当冯诺依曼等人研制出计算机后,大力经营支持,这里还有一个插曲,就是研制计算机的几个人也成立了一个公司,不过大都是不会经营的学者,很快就赔钱关门了。小华生还推广奖计算机从政府部门贵广到民间。在这期间还诞生的商用的语言COBOL。如果说发展的这段时间IBM要是有什么敌手的话,就是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了。后来,当乔布斯开创苹果时,IBM却走了保守路线,IBM认为它们只需要观望就好,如果苹果失败,IBM没有任何损失,如果苹果成功,IBM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储备也完全可以后发制人,当然当时确实这种路线很明显也是正确的,但是最终笑道最后的却是因特尔和微软占据了个人电脑的江山。后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中国联想,专注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群体:政府,军方,银行,大企业和科研院校。后来的路途中,IBM也一直没有停止对科研的投入。经营上对准自己核心用户市场,提供技术以及服务,

IBM 的经营从一开始的激进走向保守,一方面是因为其资本的积累已经很高,他有其发展的门道,而且它在失去个人电脑这杯羹时,也毅然决然的扔掉,不但减少了其自身的负担,而且使其有更大的精力对准自己的核心用户。在其核心用户上独领风骚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